一、网络视听繁荣发展,不断打造新动力新引擎
2024年网络视听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发挥资源优势、平台优势、用户优势,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大局,做大做强网络舆论话语权,以精品文艺点亮多端多屏,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力有效推动视听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升级、引领式向前。
一是网络视听成为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的中坚力量,有力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思想主阵地。2024年网络视听积极发挥网络主力军作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和领袖形象宣传深入人心,网络视听平台“首页首屏首条”和短视频“首屏首推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始终保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和大国领袖形象宣传的最强音。主题主线宣传在内容和传播策略上日益强化“融媒直播态”和“协同共创”,尤其是5家网络视听平台作为广电新媒体联盟支撑单位,着力扩大流量入口,汇聚多方力量形成宣传合力。
二是网络视听文艺繁荣发展,微短剧“微”而有力频频出圈。2024年网络视听文艺璀璨生花,奋力打造“满屏皆精品”的创作态势。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网络纪录片、网络动画片,更加强调类型化、特色化、品牌化创作,题材丰富多元,内容紧跟社会热点,涌现出一批代表之作。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微短剧行业热闹非凡,优质剧集为经济社会发展强势赋能,从《我的阿勒泰》展现大美新疆的风景民俗,到《水韵风情梦塘栖》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从《澳门故事》勾勒城市文明画卷,到《宁波144小时》彰显产业发展力量,不断擦亮网络视听品牌。同时,微短剧日益成为扩大中国视听国际影响力的“新宠”,2024年爱奇艺与BBC Studios合作,共创微短剧《9号秘事之黑帷背后》,打开微短剧国际共创新局面,网络视听正通过微短剧积极进入国际主流媒体。
三是网络音频全生态建设进入加速期,播客回归再度引发关注。各大网络音频平台着力强调内容运营、渠道运营、用户运营一体协同,不断拓展产业链,联通线上线下、内容与服务,建设以用户为中心、与互联网传播规律高度适配的传播运营模式。播客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沉浸式的陪伴形成深度链接,养成收听习惯,输出情绪价值。“小宇宙”等播客平台迅速崛起,工作室成为播客运营的主要载体,并强调跨平台运营,各类品牌纷纷入驻,商业运营模式逐渐清晰。
四是网络视听产业稳中有进,夯实基本盘打造新增长点。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市场规模、账号主体规模保持稳定,付费会员持续增长,市场较为活跃。腾讯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腾讯视频上线多部热播剧集,带动长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13%至1.17亿。阿里巴巴发布2025财年(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第一季度业绩公告,显示阿里大文娱本季度收入55.81亿元,同比增长4%。B站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为73.1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为2.4亿元,实现上市后首次单季度盈利,等等。2024年网络视听市场不断展现新气象,各大平台陆续扭亏为盈,市场前景看好。网络视听新消费市场持续培育,从线上向线下转场,积极链接线下文旅、生活服务、赛事演艺等“三大场景”,落地新型文化消费服务,如2024年爱奇艺推出《唐朝诡事录·西行》VR全感剧场,让游客通过VR技术实现空间扩展,感受大唐盛世,不断拓展产业创新空间。
五是AI全面崛起,成为培育网络视听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创新升级的重要一环。AI正成为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的基础工具,不断优化传统影视制作流程,作为数字新基建赋能内容创作赛道。2024年5月总台发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推出智能剪辑、智能横转竖、智能观赛等多项AIGC工具,有力提升短视频制作效能,其中短视频《AI绘意中国》播放量2000万次。浙江广电上线AI技术平台“智媒果”,推出《当二十四节气遇上非遗》等系列产品。2024年大语言模式正应用到智能体,机器深度理解用户和内容,形成人和机器之间的强交互,如爱奇艺计划推出的智能小助手“桃豆2.0”,它已学习热播剧或电影里的说话方式、逻辑方式、语言方式等,可与用户聊天,能够结合用户心情变化为其推荐内容。同时,AI技术正高效赋能网络视听内容安全审核工作,以“AI+人工”的多层把关提高审核准确性和速度,保障内容的合规合法和安全性,提升对海量内容的审核效率。
六是海外市场进一步开拓,探索“有效出海”新模式。2024年,网络视听以自有出海平台为依托,以海外社交平台为渠道,以特色视听内容为载体,以多元服务为手段,在强调“走出去”的同时更强调“走进去”,多措并举多向发力。爱奇艺Q3财报表明海外总收入和会员服务收入保持同环比双增长,腾讯视频WeTV APP总下载量超2.5亿,芒果TV国际版累计下载2.25亿,网络视听平台瞄准海外市场长线布局,不断强化出海的触达率和有效性,不断提升中国视听的影响力。同时,紧抓微短剧和节目模式出海契机,积极为大量海外微短剧APP提供内容支持,强调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将它们打造为模式化、标准化的操作规范与执行流程,放大可改变和可复制的空间,增强“在地化”接受,不断打开出海新空间。
二、当前网络视听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网络视听行业加速发展,取得一系列瞩目成绩,有力提振行业信心。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清醒认识行业面临的问题挑战。在总结经验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网络视听发展的不同短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的发展定位和历史方位。
一是网络视听内容建设虽取得诸多成绩,但总体仍存在“高原不高”“高峰较少”的现象,相较庞大的创作生产规模,内容低端供给仍占一定比例,粗制滥造和内容同质问题屡屡出现,视听作品质量和精品率亟待提升。
二是行业总体呈蓬勃发展态势,但普遍面临经营困难。网络视听用户高速增长的规模红利逐渐隐退,许多平台用户基本接近天花板,虽然各大平台通过降本增效、创新产业模式等方式逐步实现经营效益提升,但由于前期庞大的资金投入和连续多年的亏损积累,以及产量下降、收入不足、融资困难、竞争激烈等,致使良性经营和发展盈利面对巨大压力。
三是新兴技术飞速发展,量子信息、元宇宙、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区块链等赋能千行百业,网络视听对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力较强但产业转化能力不足,自主研发和行业整体的协同共建亟待加强。
四是网络视听的海外用户规模、在地化传播水平和国际话语建构能力均不足,面对以西方话语为中心的国际舆论形势,缺少反击应对手段和方式。很多网络视听机构国际化内容生产意愿不强,内容产品国际影响力弱。出海的大量产品和服务多为免费提供,尚未形成有效的海外经营模式等。
五是网络视听平台在竞争中为争夺流量和用户,在算法设置、内容生产、把关管理等方面仍存在流量至上、算法先行和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的情况,进一步增加了意识形态和道德法律风险。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介入网络视听内容制播,深度伪造、盗版侵权等已成为监管风险的重点,内容安全、文化安全隐患需要时刻警惕,这些都对行业监管治理提出新的重要要求。
三、紧扣高质量发展使命要求,创造行业发展新未来
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全面提升网络视听领域治理能力”,可以看到,未来网络视听将更加强调“发展”与“管理”并重,进入高质量创作与高效能管理的提升阶段,这需要在五个方面深入着力。
一是积极发挥主动性能动性,持续巩固壮大网络视听主流思想舆论。网络视听平台将不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做好领袖宣传,推动“头条工程”“首屏首推”工程不断创新创优,着力提升宣传效果。坚持“讲思想”和“讲故事”相结合、“树形象”和“树人格”相结合,充分运用理论节目等多种形式、长短视频等多种形态,打造通俗易懂的网络视听精品,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积极发挥网络视听用户优势、传播优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宣传,深入解读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多角度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创新主题主线宣传,不断强化网络视听平台协同、网上网下同频共振,围绕重大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与传统广电新媒体形成宣传合力,在全网多端形成强大舆论声势。
二是多层面丰富和优化网络视听精品内容供给,创作传播更多优秀作品。当前网络视听内容建设已不是数量多不多,而是普遍质量好不好的问题,各类网络视听平台既要积极融入各类重大主题创作,又要主动加强选题规划,牢固树立精品创作意识,不断完善精品创作矩阵。聚焦“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规划部署,持续推出一批经得起人民和市场考验的经典作品。2024年“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百部作品之一《我的阿勒泰》一经上线好评不断,迅速掀起“新疆热”,成为该创作计划的成功范本,值得进一步参考借鉴,放大微短剧创作传播效能。同时,还要积极发挥网络视听文艺评论的引导作用,建好各种评论阵地,推出更多有影响力的微评、短评、快评,营造健康繁荣的评论空间,助力网络视听精品内容“出圈”。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网络视听数智化转型和产业迭代。网络视听应抢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机遇,不断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应用,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探索打造技术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闭环。尤其是面对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亟待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树立“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理念,强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视听新媒体全领域全链条的支撑作用,使“AI”成为网络视听转型发展的“标配”。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视听产业体系,推动平台收入由依赖会员付费、广告等传统方式,向构建新经济、新消费业态拓展,形成“网络视听+电商/文旅/制造/教育”等商业模式,并在内容、渠道、服务、场景、产品、技术等多元向度延展产业链,不断构筑新型产业生态。
四是着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扩大网络视听产品和服务出口。网络视听具有独特的社交传播和国际传播优势,要配合重大外交活动和外宣外援工作,着力做好高质量配套宣传,围绕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国际赛事,创作一批优秀作品,积极融入“视听中国”全球播映活动,不断加大优秀作品海外推广力度。积极发挥网络视听网感化表达、社交化应用优势,区分不同国别区域,强调本土化落地和年轻态表达,打造海外传播特色产品和品牌。加强网络视听海外平台建设,辐射更广泛区域,切实走进海外主流人群。发挥国际传播重点工程引领作用,加强中外合作合拍,提高营销推广和市场开拓能力,形成内容出海、模式出海、平台出海等多元出海格局。进一步做强做优网络微短剧“出海”新模式,以高水平作品巩固海外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中国视听国际影响力。
五是着力加强网络视听行业治理,有力维护清朗空间。面对网络视听内容领域呈现的突出问题,不断构建完善覆盖全网的视听监管体系,增强发现网上有害视听节目和非法传播行为能力,加大违规账号查处力度。针对AIGC等新兴技术形成的监管薄弱环节和伦理问题,提前布局有所准备,切实建立覆盖全链条各领域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大力增强“以技术管技术”的治理能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统筹优化多种管理机制,努力形成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市场主体、从业人员各尽其责、协作共担的治理格局,不断打造网络视听清朗空间。
本文内容来源于:国家广电智库 作者:王羽 作者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