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变革与传播创新:将来屏幕会无处不在

2018-11-13  13:41

在传播技术不断革新、媒体格局不断重塑的当下,媒体变革与传播创新已不仅仅是关乎媒体机构转型的行业性问题,也成为会影响人类将塑造什么样的社会面貌、如何更好地谋求社会共同福祉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信中向各国发出倡议,携手创造一个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和更具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这一进程中,媒体既是关键参与者,也是重要推动者。11月8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媒体变革与传播创新”论坛在浙江乌镇召开,众多中外嘉宾从技术、内容和产业等不同维度,研讨如何应对媒体变革时期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创新传播内容与形式,分析、分享媒体未来发展方向,谋划新思路、施展新作为、呈现新气象。

融合与转型升级成时代主流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飞速发展,移动应用、社交媒体、问答社区、网络直播、聚合类平台、自媒体公众号等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改变了受众获取信息以及与媒体互动的方式,重塑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当前,全球已有40多亿网民,中国网民数量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3%,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63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6.09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25亿。网络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日益增强,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媒体融合与转型升级正成为时代主流。

“面对互联网发展大潮,推动媒体变革和传播创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应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强化媒体发展的责任担当,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数字世界作出贡献。”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庄荣文指出,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传播、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在更广范围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同时,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等也乘虚而入,借助新技术加速扩散蔓延,损害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因此,各大媒体应当站在时代前沿,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守网络传播的伦理道德,确保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关注时代主题,强化责任担当,围绕事关人类共同命运的重大议题,用新的方式手段和传播渠道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共同构筑良好网络生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令许多媒体人感到紧张甚至恐慌。只有胸中有‘数’,才能心里不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也强调,主流媒体不能是自封的,要在网络等舆论场发出强大的主流声音才算名副其实。传统媒体要善用新技术,要以“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精神风貌,迎接数字化、拥抱数字化。实践表明,传统媒体必须应变、顺应数字化的发展,以拥抱数字化的心态而非洪水猛兽的戒惧迎接数字化,才能在融合发展中赢得新优势。如果只是以不变应万变,肯定是死胡同。

慎海雄表示,在信息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任何媒介手段都有可能消亡、可能被替代,但新闻不死、内容为王。媒体需要打破原有形态束缚和路径依赖,真正面向各类媒介载体、传播渠道生产适配内容。同时,能否积极运用新技术,关乎媒体能否拿到未来竞争舞台的入场券。媒体要紧紧抓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网络等新技术带来的发展契机,努力提升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力,为变革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此外,互联网时代,得平台者得天下。能否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媒体能否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媒体。

新闻分发模式创新带来新体验

在进一步分析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吴建平认为,就传统媒体而言,此前具有扩散较慢、影响较小、形式内容相对简单的特点。但在互联网出现以后,媒体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扩散非常快、影响极大、内容形态丰富的新型媒体诞生,这些特点和变化给媒体的变革和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对此,美通社全球副总裁柯佳时也认为,互联网使得新闻传播的游戏规则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今天手机屏幕已经是大家眼球的聚焦之处,将来屏幕会无处不在。这些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相信随着新媒体的延伸,新闻也将从单向发送方式转变为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传播。

谈及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融合发展时,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认为,现在媒体正日渐趋于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读者的阅读习惯正不可逆转地向移动端和社交媒体迁移。其实,数字平台不断推出个性推荐、聚合频道和功能平台,用户体量爆发式增长,社交媒体以用户为核心,注重用户之间的互动、分享、传播以及内容的多元化,这些变化都成为主流舆论传播的有力补充,有效地促进了网络文化形态与传播形式的繁荣。

我们看到,在以微信、微视等为代表的社交化应用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主流舆论信息正依托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实现更大规模的大众化传播。“微信通过与用户群体、社交网络、支付功能等无缝连接,实现了内容与渠道的深度融合,渠道为内容提供出口,内容为渠道注入新鲜活水,共同构筑起了内容生产与传播互助、共荣的生态圈。”马化腾补充道。

“过去新闻是静止的,是单向的,大家能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新闻。今天新闻在不同的媒介中,对于不同的年龄段受众群,都可以进行定制化,而且不仅是文字,还可以图文并茂,甚至加入视频,这样能够让受众获得全面、全新的体验。”柯佳时认为,随着新闻分发模式的不断创新,未来也将使得用户接收信息更为精准。

此外,全球移动通信协会首席执行官洪曜庄认为,移动设备将是数字变革的核心。他表示,媒体的消费会从传统媒体向新型数字媒体转移。无论从设备还是平台角度来说,这都会给媒体带来新的机会,而移动、数字化带来的增长也在抵消传统媒体影响力的下降。

用制度保障技术助力媒体变革

“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有不少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发布与探讨,也描绘了当今时代中国成长的缩影。从中体现出来的‘中国素材’和讲述的‘中国故事’,是我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需要传递的重要内容,也必然能够为世界的发展注入多元色彩。”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莹认为,目前,在国际信息库里源自中国的现代知识是不够充分的,中外语言和文化差异对外界理解中国也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我们需要创新传播的理念和方式,加快能力建设,增强对外传播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虽然数字化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生活,但数字经济发展也需要透明、全面和公平的规则体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在围绕“数字媒体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演讲中就表示,“我们做事情的方式、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传播要想做得有效,就必须对知识产权形成坚固有效的保护。因此我们必须要应对,并且要确保一种平衡的系统和制度,保障技术的发展可以带来积极的成果。”

她进一步说道,由于新的技术发展,自然会有一些新的需要保护的知识产权出现。比如媒体变革是由数字技术驱动的,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它的边界在哪里?我们可以走多远?需要考虑如何去应对新的事物。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快速发展中找到平衡。

吴建平也认为,之于未来,其媒体变革和创新的核心——互联网,同样也面临着可扩展性、安全性、实时性,以及高性能和移动性的挑战。其中前三个因素至关重要。“当下的媒体千万不要认为技术的发展对其群体影响已经太大,其实,这种影响远远没有达到顶峰,未来的影响可能比预期还大。”

吴建平强调,现在互联网确实不安全,存在很多安全漏洞,一个简单的缺陷就是在互联网里大多数据的传输并没有管理其原地址,只强调送到该到达的地方,仅这一点便可以让很多互联网黑客有机可乘,需要互联网技术人员着力解决。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者的勉励被与会嘉宾多次提及。大家纷纷表示,变革时代,“不日新者必日退”,媒体理应也能够为建设更具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共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媒体变革,路在脚下。

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